首页
搜索 搜索

渤海潮:把“没想到”变成意料之中

天津日报     2023-08-02 08:53:17


(资料图片)

天津北方网讯:有这么一个歇后语:海绵里的水──挤出来的。优化营商环境其实有相似之处,只要愿意去挤,空间总是会有的。

以往,企业拿到建设项目用地后,还要花费时间办理土地资源评估等事项。不久前,我市经开区推出新举措,变“供地后评估”为“供地前评估”,在土地出让前由职能部门完成相关事项,并形成“用地清单”。这样一来,企业不仅在拿地时对土地的各种情况一目了然,还可以立即进入后续环节,节省不少时间成本。

企业最怕等和慢,“用地清单”这样的服务,并非用“政府跑腿”代替“企业跑腿”这么简单,而是把服务前置,变“让企业等”为“等企业来”。从“一枚印章管审批”到“拿地即开工”,从“网上办、不见面”到“秒批秒办”,形式虽然不同,但实质都是服务部门提前做好大量“看不见”的工作,而只有如此,才能让企业有更多看得见的简便。

我们常说,为企业服务要当好“服务员”,客户有什么需求,就提供什么服务。其实,不妨在“服务员”的角色意识之外,再培养更为主动的“店长思维”,不时思考还能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。丰富为企服务内容,能够不断激发企业活力,为发展注入更多“活水”,而这也正是“优化无止境”的内在驱动力。

有人认为创新是件难事,但优化营商环境一路走来,原来以日计算的服务如今几分钟就能“搞定”,原来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服务如今成为常态,这些都得益于创新性举措的施行。实践已经充分证明,只要想去办,尽力去“挤”、去“钻”,总能在看似没有空间的地方,发现很多改进余地。创新思路与方法看上去是个“技术问题”,却也关联着态度和观念问题,本质而言,都是在考验为企服务的意愿有多主动、多强烈。主动性越强,越能激发创新潜力,拿出更有效的举措来。而迈出的步子有多大,决定了服务的提升空间有多大。

许多企业在感慨各种服务的高效便捷时,常说“没想到还能这样”,这既是肯定,也包含着期许和鞭策。把更多“没想到”变成意料之中,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,把步子迈得再大一些。(津云新闻编辑邓坤伟)

X 关闭

海峡工业网版权所有

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